正名運動
有朋友在twitter上說到不知道紅豆小湯圓的英文怎麼說,讓我想到一件事。
有個米國朋友,某次聊天說到我晚餐去吃火鍋,用了Hot Pot跟Steamboat這兩個字,他都有聽沒有懂,花了一點時間努力的嘗試去解釋火鍋是什麼東西,忽然靈機一動的想到涮涮鍋,剛好他知道Shabu-shabu,最後就偷懶解釋成多人跟鍋子比較大的Shabu-shabu。
在wikipedia上,火鍋叫Hot Pot,或是Steamboat,Shabu-shabu就叫Shabu-shabu,為什麼火鍋不能就叫Huo Guo呢?就像一個日本人今天去吃了涮涮鍋,他對他的外國朋友說他吃了Shabu-shabu,對方可能就聽的懂了。換成一個台灣人吃了火鍋,首先可能花個三分鐘去google一下火鍋的"英文怎麼說",畢竟平常不會用到。然後要是對方不懂,還要介紹給對方一個可能很多吃火鍋的人都不知道意思的字,Hot Pot。
這種跟文化有關的特定名詞,對非該文化族群的人本來就是很難想像的東西,特地去翻譯出有意義的名詞到底有什麼用呢?對一個沒吃過沒看過蚵仔煎的人,你跟他說Scrambled Egg with Oyster,難道他就會知道蚵仔煎是什麼了嗎,想也知道不可能嘛,所以這個有意義的名字到底是對誰有意義了?像是粽子,就直翻叫Zongzi多好,翻譯成Chinese rice dumplings,大概就像是把pizza翻成,嗯,沒有蔥可是有起司的蔥油餅這樣。
不要再取奇怪的名字了,讓我們為眾多好吃的台灣食物正名吧~
1 comment:
給台灣食物取怪名字,主要是因為文化上跟態度上的弱勢:文化上,外國人沒有一定要來瞭解你這食物的意願與動力;態度上,台灣小吃的攤販也只想趕快把東西賣掉收錢。
如果是在餐廳裡,就可以在菜單上先用粗體字給食物一個「正名」,底下再加一兩行字體比較小的說明文,這樣不但食物可以保留原本的名字,對台灣食物不熟的人也可以很快瞭解他點了什麼,甚至以後就直接用原名點菜了。不過基隆廟口、士林夜市這些地方,大概還是不太能這樣搞吧...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