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茶課
上了三週的紅茶課,來寫寫注意到可以改善的事情。
- 跟上篇泡茶工具有關的,因為要讓茶葉有伸展的空間,所以飄逸杯比泡茶匙來的好。
- 茶的濃淡可以靠時間控制,茶葉放的多,泡茶的時間就縮短,並不一定是要泡多久才行。
- 碎茶泡出來的茶會比較濃。
- 茶要是泡太澀了可以加牛奶作成奶茶,牛奶的甜味會把澀味中和掉。
- 想泡冷紅茶,紅茶放冷再進冰箱會回甘,直接把熱茶倒進冰塊裡容易有苦澀的味道,這時候要加糖來中和。
堆積各式雜物
上了三週的紅茶課,來寫寫注意到可以改善的事情。
原本想去的店沒開,從信義路走到仁愛路的N.Y.Bagels,午餐時間店裡坐滿了人,雖然不禁菸,不過通風良好沒有被菸味騷擾到。我點了義式香腸組合早餐,炒蛋好吃,只是跟法式土司的肉桂味有點不搭,可以不斷續杯的熱紅茶和半露天的店面很適合愉快的午茶聊天。
店名掛著Bagel,卻沒吃到Bagel,下次再來試試。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nybagelscafe.com/
肚子很餓的時候就是踩地雷的好時機。
點了豚骨口味的叉燒拉麵,配上幾乎沒有油脂的叉燒肉,附菜是偽裝成炸豆腐的炸黑輪。同行的人的腰內肉豬排,像是從夜市裡鹹酥雞攤子炸出來的。
在店裡被特大型日本和服娃娃照片注視著的吃飯感覺,只能說是很難形容。
家附近新開的,外帶過好幾次了。
咖哩雞肉飯,名為推薦,吃起來普普通通,很想念優格輕食屋的咖哩飯。大概被吉野家的牛丼制約,對太多配菜的牛丼感到不太習慣,好像要只有洋蔥牛肉和飯吃起來才對。
我喜歡豬排飯勝過雞排飯,豬排炸的不錯,值得一提的是飯也煮的不錯,不知為何一直到單吃飯時才發現。塔醬豬排夾堡還蠻適合做為睡太晚的非正餐。
剛開幕人很多,過一陣子再找個時間在店裡吃吃看。
有朋友在twitter上說到不知道紅豆小湯圓的英文怎麼說,讓我想到一件事。
有個米國朋友,某次聊天說到我晚餐去吃火鍋,用了Hot Pot跟Steamboat這兩個字,他都有聽沒有懂,花了一點時間努力的嘗試去解釋火鍋是什麼東西,忽然靈機一動的想到涮涮鍋,剛好他知道Shabu-shabu,最後就偷懶解釋成多人跟鍋子比較大的Shabu-shabu。
在wikipedia上,火鍋叫Hot Pot,或是Steamboat,Shabu-shabu就叫Shabu-shabu,為什麼火鍋不能就叫Huo Guo呢?就像一個日本人今天去吃了涮涮鍋,他對他的外國朋友說他吃了Shabu-shabu,對方可能就聽的懂了。換成一個台灣人吃了火鍋,首先可能花個三分鐘去google一下火鍋的"英文怎麼說",畢竟平常不會用到。然後要是對方不懂,還要介紹給對方一個可能很多吃火鍋的人都不知道意思的字,Hot Pot。
這種跟文化有關的特定名詞,對非該文化族群的人本來就是很難想像的東西,特地去翻譯出有意義的名詞到底有什麼用呢?對一個沒吃過沒看過蚵仔煎的人,你跟他說Scrambled Egg with Oyster,難道他就會知道蚵仔煎是什麼了嗎,想也知道不可能嘛,所以這個有意義的名字到底是對誰有意義了?像是粽子,就直翻叫Zongzi多好,翻譯成Chinese rice dumplings,大概就像是把pizza翻成,嗯,沒有蔥可是有起司的蔥油餅這樣。
不要再取奇怪的名字了,讓我們為眾多好吃的台灣食物正名吧~
很濃很濃的濃湯以及泡在湯裡還是很有韌性(?)的麵包。
主菜是拿坡里海鮮圓細麵,番茄的味道不錯,海鮮很多也蠻新鮮的。另外總匯披薩,披薩料很普通,餅皮烤的不太均勻。
飯後飲料,一般的冰檸檬紅茶和超級苦的熱咖啡。(今天特地到樓下小咖啡廳買了咖啡確認不是我的問題)
外帶八五折,有機會想外帶綜合起司披薩試試。
下午去吃了商業午餐。
開胃菜:起士沒有味道的蕃茄乳酪起士
湯:義式蔬菜湯(有很像大紅豆的豆子,是白豆嗎?)
主菜:台式醬油墨魚麵
飲料:葡萄奇異果汁(配上比飲料店還遜的吸管)
甜點:巧克力蛋糕
然後我還吃了別人的,
開胃菜:放在烤田螺盅裡的炸雞肉
主菜:吃起來有點粉粉的薄皮pizza